新闻资讯
崇祯为什么救不了大明?崇祯 亡国之君 亡国之臣
崇祯为什么救不了明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国历史上王朝更迭频繁,但朝代的更替总免不了出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而要说起这其中最大的利益损失者,恐怕就要属那亡国之君了,说实话历史上能当“亡国君主”的大多都是些横征暴敛、荒淫无道的昏君,但存在就有例外,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反而是一位仁政爱民、兢兢业业的明君,没错他便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事实上,崇祯能登基称帝完全是他哥哥的功劳,他虽出身皇室但因母亲地位低微根本不受皇帝恩宠,就连他信王的爵位都是在他哥哥朱由校称帝后才册封的。明熹宗在位七年后突然驾崩,因膝下无子朱由检领受遗命才得以顺承大统。虽说崇祯即位时已是十七岁的少年,正值青春的大好年华,但那时的明朝早已是千疮百孔,他要想重新振兴明朝还需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即便是在明朝内外交困的局势下,崇祯从上位伊始就勤于政事、严于律己,可以说是整个明史上除了朱元璋以外就属崇祯最勤政了。可是即便他如此付出,但因其生性多疑终归是无法挽救这衰微的大明,在他统治期间天灾不断各地频频爆发农民起义,而关外的崛起的后金又虎视眈眈袭扰不断。崇祯帝深知明朝早已是病入膏肓,但他太心急了,正所谓“病急乱投医”越急越容易出错。
据史书记载,朱由检在位期间杀死了一批又一批的忠臣将士,反正只要是看不顺眼的管他对与错、是与非通通都杀,终于在他的刚愎自用下这个国家算是彻底没救了,以至于到了后来农民军攻打京城到了无将可派无兵可用的凄凉境地。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城,崇祯在绝望中上吊自杀殉国。但崇祯帝在自杀前曾留给李自成一封书信:“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李自成看完这封信后,动容的留下了泪水。
正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明朝的悲哀亦或是中华文明的悲哀
崇祯为什么要杀掉魏忠贤?崇祯不杀魏忠贤明朝能延续多久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那么,假如不杀魏忠贤,崇祯皇帝还能翻盘吗?
比起不顾实际情况、只会空谈妄言进攻收复辽东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高明得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朝输在建国之初的小农体制上,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财政能力孱弱。政令的执行需要财政的支持,无论救灾还是用兵,都需要国家用一般等价物去调拨需要的物资。狭隘的民族观阻碍了帝国领土的扩张,领土不断萎缩,人口逐年增加,土地逐步集中。另外土地承载力是一定的,人口逐年增加必然要有战争和瘟疫,否则就只有扩张一途,而农耕民族对于不宜或者不易耕种的土地兴趣不大。
用孙承宗辽东经略四年,以练兵、修城为己任,步步为营,渐渐推进,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天启五年,明军自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从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承宗通过练兵、军屯、引进火器等手段,加强了辽东明军的战斗力,形成了宁锦防线,巩固了辽西诸城,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可以游刃有余的执行,即使将来出兵不利,仍然可以虽败而不溃。其后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袁崇焕遏制住建州的猛攻。
孙承宗还重用了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令总兵江应诏定军制,佥事崇焕建营舍,废将李秉诚练火器,赞画善继、则古治军储,沈?、杜应芳缮甲仗,司务孙元化筑炮台,中书舍人宋献、羽林经历程仑主市马,广宁道佥事万有孚主采木,而令游击祖大寿佐金冠于觉华,副将陈谏助赵率教于前屯,游击鲁之甲拯难民,副将李承先练骑卒,参将杨应乾募辽人为军”。经过三年多的准备,“东下之具已得十九”,“战兵者九万四千,守兵者一万六千有奇,杂兵者二万四千有奇”,大规模的反击即将拉开帷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干掉魏忠贤是崇祯最愚蠢的做法,如果把某位明朝皇帝换成雍正,也许能延续个50年吗?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