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分享
揭秘的意思?揭秘文案_15
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代豪杰,文学、军事、治政等无所不通无所不精!直至今天,曹操的某些观点依然影响到我们,比如提出了“唯才是举”,第一次让寒门子弟能够大规模的上位。回看历史,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无敌英雄,意气风发的统一中原,平定北方异族动乱,南压蜀汉和东吴,堪比江湖中的武林盟主,但却也有害怕的人。纵观曹操一生,有三个人他最害怕,一个是吐血而亡,一个是忠义绝伦,一个是身世最惨!
周瑜
曹操为何害怕周瑜,相信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在《三国演义》中,这一战的主角变成了诸葛亮等人,实际上唯一主角是周瑜!在周瑜的指挥下,曹操惨败的溃不成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战对曹操伤害非常大,原本能够一统全国的曹操,经此一战,实力大损,所以才有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
所以,曹操非常害怕周瑜,梦醒时分回想起来,还感叹“孤烧船自走,遂使周瑜竖子成名。”在正史上,周瑜是病死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吐血数斗而死,主要是罗贯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算,也表达周瑜气量狭隘。
关羽
曹操非常欣赏关羽,送给关羽赤兔马,就犹如现在独一无二的超级跑车一样。可以说,曹操一直希望关羽为他效力。然而,关羽和刘备兄弟情深,所以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最终还是过五关闯六将,跟随他大哥刘备了。因为关羽身经百战,胆气过人,是超级万人敌,还有一定的军事谋略,所以曹操非常害怕!
关羽的故事有很多,比如曹操败走麦城,水淹七军,徒手斩庞德,生擒于禁,刮骨疗伤等,由不得曹操不害怕!当然,很多属于《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加工。此外,在清朝毛宗岗版的《三国演义》中,称他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马超
在三国乱世中,如果要找出一个最惨的名人,那么一定是马超莫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马超原本是个大家族,但一家300多口被曹操杀死,两个儿子也被信任的部下杀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所以,马超非常痛恨曹操,一遇到曹操就来劲,有一次甚至差点杀死了曹操!
所以,曹操感慨的说:“马儿不死,吾无葬身之地也。”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操对马超的害怕,是深入骨髓的。值得一提的是,马超武艺超群,仅次于吕布,但在刘备阵营却也没有得到重用,相反遭到排挤和压制,活的很狼狈!
由此观之,曹操害怕周瑜的才华,害怕关羽的胆气,害怕马超的报仇心理!尤其是马超,可能是曹操最害怕的人,因为马超是光脚的,一家人已经死绝,所以无所谓畏惧了。当然,后来马超又生了一对儿女!
然而,可惜的是,作为一代名将勇武超过关羽的大将,却得不到刘备的信任,始终难以独立领军作战。当然,刘备猜疑马超是有原因的,毕竟马超家原本就是“军阀”,所以不敢让他掌军,防止出现意外!
值得一提的是,三国乱世中,有三个最可惜的人物,即:郭嘉、周瑜、马超!其中,郭嘉和周瑜是英年早逝,没能发挥全部才华。至于马超,属于武将,武功天下第二,却被刘备诸葛亮等压制,以至于没什么发挥,让人深感惋惜
揭秘的意思?揭秘疫苗真相_3
汉语中与战争有关的字词多含“戈”,字有武、战、伐、戍等;词有枕戈待旦、止兵息戈、大动干戈、化干戈为玉帛、反戈一击等。由此可看到戈在古代兵器中绝对老大的地位,这一独特地位一直从远古保持到秦汉。
从作战的角度来看,戈与刀剑斧矛等相比,战斗力明显逊色。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有带柄兵器,可用于勾、啄、割等。它有横刃前锋,垂直装柄,其内刃用于勾割,外刃可以推杵,而前锋用来啄击对方。当用戈钩住敌人回拉时,自然同时也将自身的要害暴露给对方了。将敌人拉向自己的风险很大,一旦不能重创敌人,很容易反遭其害。这就不如剑与矛直接刺杀方便;如果采取啄击的方式,戈的战场杀伤力又明显不如刀与斧等。
网络配图
那么,战斗力具有很大局限性的戈为何能成为古代第一兵器?可能有人要说,其他作战力强的武器当时还没出现。事实不是这样的,这些更具战斗力的武器当时早就有了,现在出土的商朝文物中就有青铜剑、矛头等。如斧钺等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但在当时并没有被大规模用作武器,而是作为礼器及权力标志物,有时也用作刑器。
原来,“戈”成为秦汉之前第一兵器的主要原因与当时盛行的作战方式有关。
先秦时期,作战方式以马拉木质战车的交战为主。据有关资料推断,夏代已开始使用战车进行小规模车战,经商代、西周以迄春秋,战车一直是这一时期军队的主要作战装备,驾乘战车作战即成为这一时期战争的特征。战车是当时的诸侯国最重要的军事装备,战车的拥有量,也是衡量各国军事力量的基本标准。
网络配图
车战的基本作战单位是乘。乘是以战车为中心配以一定数量的甲士和步卒(徒兵),再加上相应的后勤车辆与徒役编组而成。所以乘是车、卒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古代车战分攻守两种,攻车直接对敌作战,守车用于屯守及载运辎重。考古发掘证实,商代的战车为四马两轮,木质结构,重要部位一般还饰以青铜车器,西周和春秋时期战车的形制大体略同。
作战时,甲士在车上,步卒以两为单位随同战车行动;各战车队的战车则以一定方式展开成阵。车上的甲士以手中的武器交手格斗,如果手中的武器是矛等直击兵器,如果一刺不中,两车错过后,就失去了毙敌的机会。这时,戈的钩击功能便可大显其威。车上的甲士以手中的戈钩住对方颈部或衣甲,用自身战车奔行的力量将对方拖下来致死或杀死。当时的步军也在作战中普遍使用戈,举戈执盾的战斗方式在先秦时期非常普遍。
车战为主的先秦战争中,戈的优势是其他武器所无法比的,所以被列为当时的第一兵器。
网络配图
直到战国时期,各国军队中战车的绝对数量仍然可观,笔者考证,《史记·张仪列传》就记述了当时秦军的组成是“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战国后期,铁兵器的广泛采用和弩的改进,使步兵得以有效地遏止密集整齐的车阵进攻。同时,由于战车本身车体笨重,驾驭困难,特别是当参战车辆的数量骤增以后,战车对于战场地形及道路条件仰赖日趋严重,其机动性随之减低,而小块耕地的大量出现又严重地破坏了井田的道路系统,更增加了战车团队运动作战的困难。此外,随着战争性质和结构的转变以及城邑地位的提高,对要塞的争夺日趋频繁,从而大大降低了战车在作战中的地位。于是,秦汉以后,传统的车战被历史所淘汰,戈自然也就随之退出了战争的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