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
崇祯在哪里上吊死的?崇祯临死前有多狠_1
你真的了解崇祯自杀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讲究入土为安,那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为何选择上吊自尽,悬在半空中呢?其实他这样做是别有用意,是他对两种人的愧疚。
关于这个问题,那就必须解读崇祯皇帝的临终遗言:朕凉躬圣意,有伤天德,死去无颜见祖宗。故去面冠,以发覆面,任贼分割,无伤百姓一人!”古人多重身后事,就是亡命之徒,也希望能落个全尸。崇祯皇帝却说:“任贼分割,无伤百姓一人!”
人们发现崇祯帝尸体时,见其披发掩面,身穿蓝衣,左足赤露,右着朱靴,衣前书写一段文字: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两段遗言概括起来其实就一句话,那就是崇祯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黎民百姓,自己亡国都是大臣们的过错。
说起列祖列宗,最近的就要说起天启皇帝朱由校。朱由校临终前曾把魏忠贤托付给了崇祯皇帝,并说了这句话:“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但是崇祯皇帝一登基就不把哥哥放在眼里,以雷霆万钧之力,将权倾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发配守陵,并赐自尽,尸体寸磔。
但是崇祯临终前,贴身太监曹化淳感慨道:“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魏忠贤虽然是奸臣,但是崇祯登基之初,根基不牢固,加上此时的大明已经处在风雨飘摇的时期,动了魏忠贤势必天下大乱,想要重新恢复元气可谓难上加难。
下对不起黎民百姓,崇祯皇帝在位期间重用东林党人,但是东林党人是富商贵族的代言人,他们不让皇帝征收商税。那这部分税收从哪里来?自然落到老百姓头上,此时的大明正好遇到了小冰河时期,导致颗粒无收,沉重的赋税导致农民运动四起,最后正是农民运动领袖李自成推翻了大明王朝。
李自成攻陷京城后,在百官家中搜出了7000万两白银,而崇祯亡国之前曾让百官捐点钱补贴军费,最后竟然只募捐了一万多两白银。后来就连皇后都看不下去了,拿出了一万两的胭脂钱让国丈捐掉,令人气愤的是,国丈竟然还扣了5000两,只上交了一半。
这样的大臣,换做哪位皇帝也得亡国。京城攻陷之前,崇祯皇帝召集百官商议对策,最后只来了一位忠臣,此人就是王承恩!也是明朝唯一葬入皇陵的太监!
当然大明亡国主要责任肯定在皇帝,把责任推给大臣肯定是不负责的。崇祯作为一个皇帝,他上对不起列祖列宗,下对不起黎民百姓,所以他选择上吊自尽,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忏悔
崇祯真的是昏君吗-?崇祯的儿子后面怎么样了
话说皇太极与崇祯皇帝议和之事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其处死。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已经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了。
网络配图
其实,明朝在与后金的军事对峙中,不是没有看到议和的好处,也曾多次主动议和,但又多次破坏议和,以至于不可收拾。这是一种奇怪的结局,也是多种因素汇集的必然归宿。
首先,明廷上下缺乏议和的大环境与气氛。明朝始终未给议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朝野上下一直坚定地认为后金是国贼凶寇,必欲翦除、扫荡之,议和者被斥为是“顿忘国贼”,“损威辱国”,“诅师养寇”的祸胎,将“酿无穷之衅”。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主持议和的人无一不身负恶名:袁崇焕以“谋款通敌”之罪被磔;钱龙锡以“密谋主款”之罪长戍不赦;陈新甲与清议和之事暴露后立遭杀身之祸。这种攻击、反对议和的声浪持久不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任何议和主张都难以畅行。
网络配图
其次,明朝的政治家们在议和问题上大都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以为议和是明朝对后金的施舍和恩赐,对方必须就范,始终放不下天朝大国那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架子。明朝首次与后金议和时,袁崇焕对后金使者的“恭敬和顺,三步一叩,如辽东受赏时,并书封称大人”,很是欣赏、陶醉,进而错误地认为这是皇太极兵力不济,乞求休战的表现,并想趁机“而制其死命,俾不得再逞,以休息天下”。
再次,明朝皇帝对议和暧昧迟疑、出尔反尔。天启皇帝曾赞扬袁崇焕“战守可恃,操纵合宜,深慰朕怀”,当袁崇焕被攻讦去职后却说:“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崇祯帝则更为恶劣,他最初谴责“袁崇焕托付不效,专事欺隐”,继而信其“引敌胁和”,加罪名处以极刑之后,又“以复仇为志”,一味地反对与后金议和,并严禁臣子与后金的一切往来。
所以,尽管陈新甲与清的议和,完全是在崇祯帝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但议和之事泄露后,崇祯帝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以陈“戮辱我宗藩”的罪名将其诛杀。面子虽然保全了,但明、清议和的大门又一次关上了。而这扇大门另一边的皇太极,对议和还是抱有诚意的,他甚至已经初步划定了两国的边境线。
网络配图
崇祯皇帝死要面子断送江山,如果崇祯坚定自己的立场能够与皇太极谈一次有成效的议和,这无疑是可以改写历史的救国良机,却因为崇祯皇帝死要面子而草草收场。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没有如果,更不会重来,明朝的皇帝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将为自己的出尔反尔付出沉重的代价。